档案通

微信服务号

咨询热线: 022-24420808

您当前的位置: 主页>知识库>引进人才专栏>人才引进不能“以帽取人”

人才引进不能“以帽取人”

时间:2018-08-01 18:11       点击: 次       来源: 档案通     

如今,随着创新改革发展政策和高校“双一流”建设的推进,许多省市和高校院所争相发布了人才计划和优惠政策,“帽子”成为吸引科技人才最主要的目标,关联到科研费用、职称评奖甚至家属待遇。“帽子”满天飞,“以帽取人”的缺陷不断暴露。

各省市争相实行人才计划的本意是好的,恰当设立的人才工程是对科技工作者的一种鼓励,对促进科技创新发展了关键作用。但目前的人才工程、政策进入了误区,定位重叠、规范不科学、管理不到位,让人扑朔迷离。其申请过程往往烦琐麻烦,影响了科研人才正常的科研工作,同时,静态评价结果给人才贴上“永久牌”标志,引发的反面效果越来越突显。

从科研人员观看,虽然“帽子”的种类繁多,但不少单位的“帽子”最终都降落在几个方向上,重复程度很高,资源过于集中。同时,一些青年人员把“帽子”当作人生指标,以至于不能精心研究,反而影响了成长。

从区域发展观看,随着“双一流”高校成立,出现了新的抢“帽子”的行为。不少地方实行“速成法”,不计后果,不按现实,重金挖“帽子”人才。乱抢人才的行为加快了不发达省份人才的流失,严重影响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。在一些地方,还出现另眼相看的行为,极易造成引进人员与已有人员的冲突、国内学者与海归学者的矛盾。

尽人皆知,科研是需要团队的,既需要首席专家、领头羊,也需要骨干层、执行层甚至辅助人员。这些人员虽然重要程度不同,但是都必不可少。实际上,不少国际知名高校都是以团队的形式引进人才。比如,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在引进我国某科研单位人才时,把科研助手一同引进;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引进一名著名昆虫学教授时,把实验室不同职称的人员包括实验员全部引进来。

而国内长久以来的评价奖励体系多注重奖励课题的主持人,对团队培养不够重视,缺少针对团队的评价体系。其实,团队的每个人都应当有对应的考察目标体系和发展通道,否则会不利于培养合作意识,极易造成单打独斗,一旦领军人物退休或离开,会影响团队整体成长。因此,要重视和认同团队所有参与者的付出,把评价个人和评价团队联合起来。

目前,国家极力提议科学家静下心来、专心科研,有关部门也在主动更改人才评价政策。小编认为,只有不断完善人才发展政策,让“帽子”发扬出正确的指导作用,才能让人才工程真正凝集科研力量。

具体来说,在人才评价准则上,要根据减数量、高质量的准则,联合样式繁多、重复交叉的人才计划,自主培养和指导性引进相联合。既要看“帽子”,更要看“里子”,“里子”是人才当前的创新能力和未来的创新潜能,要看中凭能力、实绩和攻击评价人才。

在人才分类评价上,要在注重高端人才的基础上,扩充人才观念,以创新能力和潜力为重点,创建科学、易操作的科研人员分类考核制度和方式,制造人人都是人才、人人都可以出彩的氛围,形成有利于人才竞相成长、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,汇聚创新的合力。


上一篇:天津人才落户有关事项公告

下一篇:没有了


相关阅读:

公司新闻

热点资讯

知识库

在线留言

    看不清?点击更换